这段时间在给一家制造业客户做预算管理项目辅导,这家公司年收入规模上百亿,但预算管理一直流于形式,费时费力且看不到实际的效果。究其原因,主要是把预算“看小了、看简单了”,从老板到员工,一说预算管理就觉得是财务部门的事,好象财务一个部门就能把预算相关的工作都做掉了。
后面经过我们专业老师的预算培训,再加上编制阶段的全程参与,公司领导层从思维模式上逐渐有所转变,至少在形式上也做到了全员参与,虽然还没有达到我们期望的效果,但“出发才能到达”,能够迈出第一步相当于成功了一半。
预算管理上接战略、下接绩效。如果把一个公司类比为一个自然人,那预算管理就是人的中枢神经,大脑发出指令,需要通过这根主神经传导到肢体,并完成正确的动作。我们好多公司“脑、体”不协调,就是传导过程出现了问题,不是指令不清晰、就是反馈失灵,不能形成有效的闭环,一个目标制定好,就束之高阁,平时的工作与目标好象也没什么关系,该干啥还干啥。
要真正发挥预算的作用,除了制度、流程、模板、表单这些工具以外,关键是要把握好以下三个点:
1. 细化与量化。公司的年度目标一定要量化、不能量化也要做到细化,并逐层予以分解,否则就是一个口号,无法评价、无法考核、更无法执行,整个公司是一桶大锅饭,预算执行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。
2. 环境与文化。这个主要是指公司决策层、尤其是老板,预算是一把手工程,而这个一把手的主要作用,就是给团队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、扫除实施障碍、给实施人员撑腰。而顶层设计,反倒并没有那么重要。
3. 放权与自控。从公司战略目标分解开始,就是把一个经营单位的目标、资源、权力、责任都交付给了责任人,老板和其他职能部门,不宜过多的“管控”、而是让执行人“自控”,少集权、多授权。执行过程中可以提出建议、作些提醒,但不要盲目指挥、横加干涉,让责任人自己做决定,否则,责任人没有完成目标就会推卸,而能力强的人反而因无法发挥自己的价值而流失。